http://www.scol.com.cn(2024-3-14 8:34:41) 编辑:盛飞
明天是“3·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。年年“3·15”,都会曝光一堆无良商家、黑心作坊,把这些“隐秘角落”的消费陷阱晒在阳光下,大快人心。
2021年的360搜索、uc浏览器频登虚假医药广告、名表高额费用虚假维修、英菲尼迪变速箱故障频发;2022年的直播诱骗打赏、老坛酸菜土坑腌制;2023年安徽产“泰国香米”、电动自行车头盔、短信诱骗登录钓鱼网站、盐城滨海高标准农田偷工减料……一条条新闻的曝光引发社会关注。随后,涉事企业迅速发表声明,互联网成了大型道歉现场;相关行业未涉事企业也站出来谴责,表态站队消费者。与此同时,属地政府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迅速行动,甚至连夜赶往事发地,可以说是给出了最快的响应速度。但给人的感觉是“热”得快也“冷”得快,没过多久,问题处置的关注度也随之下降。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能只靠一年一度的“3·15”。消费的重要性现在不言而喻,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3年,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八成。商务部将今年确定为消费促进年。曝光维权,是为了提振消费者信心,促进维护国内良好消费秩序的重要手段,但绝不是唯一手段。 因此,我们需要更多的回头看。企业整改得怎样,违规产品退市了没有,违规服务有没有死灰复燃,消费者权益是否受到真正的维护……这些都需要持续的关注。比如,在“3·15”后,跟进“月度看”“季度看”“半年看”“全年看”甚至更久;涉事企业应建立社会监督的渠道,给予媒体监督的回应,甚至应主动公开整改进度及取得的阶段性效果;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跟踪监管之外,更要在日常进一步提升经营者自律意识、消费者维权意识,营造安全、放心的消费环境。 “3·15”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,目的是唤醒人们的维权意识,倒逼商家提供更多“良心”产品,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质量。从促消费这个意义上来说,“3·15”要做的,远不止于曝光。 |